“戏聚天津”出圈 绽放城市魅力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天津日报 作者: 编辑:徐美虹 2025-10-09 09:05:42

内容提要:国庆中秋假期,天津以“戏聚天津·无处不沉浸”为主题,成功打造了一场全城联动、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。

  国庆中秋假期,天津以“戏聚天津·无处不沉浸”为主题,成功打造了一场全城联动、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。作为“天津银行·2025天津戏剧节”的核心板块,活动以戏剧为媒介,将整座城市变为一座没有边界的剧场,成功绘就了一幅“演艺”与“文旅”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。活动通过9大文旅地标联动,构建出一张“戏剧漫游地图”,不仅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体验,更显著提升了天津的文化创新力、吸引力和影响力。

  据统计,截至假期结束,“戏聚天津·无处不沉浸”活动共在全市9个点位,相继组织了289场沉浸式戏剧演艺活动,吸引50余万人次线下参与,全网总曝光量突破1亿次,互动量突破1000万次;同时活动内容、相关话题在各社交媒体平台热度持续走高,观众纷纷赞叹“太洋气了!”“天津全城入戏,太棒了!”“被89岁的老戏院拿捏了”……这些真实的反馈,印证了“戏聚天津”品牌已深入人心,成为津派文化传承、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。

  戏剧走出剧场 城市成为舞台

  本次活动推动戏剧艺术全面融入城市公共空间,实现从“在场观赏”到“在城体验”的升级。中国大戏院、古文化街戏楼、金街大铜钱广场、意式风情区、鼓楼广场等9大点位联动,使戏剧走出传统剧场,深入街区、广场、历史建筑与商业空间,在与城市的对话中激活文化记忆,重塑场所精神。

  中国大戏院以“国庆游艺会”形式全新亮相,首次对外开放尘封多年的二楼阳台,结合《名伶之路》情境展览与戏曲快闪等活动,让拥有89年历史的老戏院焕发新时代活力。古文化街戏楼推出的《海河故影》沉浸版,以楼上、楼下联动的立体演绎,彰显“曲艺之乡”的浓郁地方特色。金街大铜钱广场上演的沉浸式话剧《日出》,在故事发生地附近演绎经典,实现文学、戏剧与城市地理的跨时空共鸣。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则依托角楼建筑演绎歌剧《茶花女》选段,让观众“在天津遇见意大利”,生动诠释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。

  此外,鼓楼广场的曲艺快闪与灯光秀、五大道的戏曲互动演出、天津张园的沉浸式演绎展《津门往事》、南开大悦城牛奶剧场的环境式悬疑音乐剧《无刃之镜》等,共同构建多元艺术场景,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空间的参与性与感染力。

  演艺赋能文旅 传递艺术温度

  “戏聚天津”品牌的成功打造,植根于天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与专业院团的全力投入。活动中绝大多数演出均由天津本地院团演员担纲,他们演绎戏剧故事、唱响歌剧经典、传承戏曲文化、解读城市记忆,以“真功夫”“真感情”投身城市公共舞台,用专业演出传递艺术温度,赢得市民游客的一致赞誉。

  从去年引发“拖着行李箱奔赴戏剧之约”的热潮,到今年全网总曝光量突破1亿次形成持续文化热点,“戏聚天津”已从一个节庆活动,跃升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品牌。它不仅带动文旅消费升级,更生动诠释了天津古今交融、中西合璧、多元并蓄的城市气质。

  除9大核心文旅地标外,人民公园、杨柳青古镇、觉悟社纪念馆等地也同步推出系列演出,进一步拓展了“戏聚天津”的文化辐射力,共同构筑假期期间全城有戏、全民乐享的艺术氛围。

  “戏聚天津”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,更是一次以演艺为纽带、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创新实践。它通过将戏剧艺术植入城市肌理,实现了文化体验与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,生动诠释了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活力。“戏聚天津”以“戏”聚人、以“文”塑旅,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,书写新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天津篇章。

  记者 王洋 摄影 姚文生

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19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